2025年上海国际厨卫展(KBC)开幕在即,潮州卫浴企业以“智启新潮”为号角,以108家的参展规模再度成为行业焦点。在行业整体承压、部分头部品牌退展的背景下,潮州参展规模不降反增,这一现象背后,既是“潮州制造”硬实力的集中爆发,也折射出潮州卫浴产业转型期的深层逻辑。
一、外贸突围:潮州制造的全球化野望
此次参展的潮州企业中,外贸型企业占比显著提升,延续了上月广交会300余家潮企集体出海的态势。依托全国最大的陶瓷卫浴产业集群,潮州企业将成本控制能力与快速响应机制相结合,不同于传统代工模式,“潮州制造”正通过差异化产品策略展现硬实力,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输出。
潮州企业希望依托KBC这一国际平台,针对欧美、东南亚、中东等差异化市场推出定制化产品,这种精准化市场切割,使潮州展商成为国际买家眼中的“解决方案供应商”。借助上海展的国际平台属性,潮州企业正从单纯接单转向主动培育新贸易增长点。
二、智造升级:产业集群的进化逻辑
从潮州参展的名单上,除了整体的卫浴,智能卫浴也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,潮州智能坐便器产业集群的崛起,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。在E2E3两个馆中,新增了许多潮州智能卫浴企业的新面孔,从核心元器件到整机组装,本地产业链的完善让潮州在成本控制与创新迭代上占据优势。这些企业通过模块化生产降低研发成本,以“智能内核+个性设计”的组合拳打破同质化竞争。
而在本届E4E5浴室柜展馆中,主要核心展位潮州浴室柜占多数,这一现象背后,是潮州浴室柜产业历经多年沉淀与突破的成果展现。如今的潮州浴室柜企业积极探索变革路径,不仅在设计上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,还持续加码智能化、绿色化生产技术,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,向行业展示其转型升级的决心与潜力。
尽管与国际大牌仍有差距,但潮州企业正通过“微创新”和品质提升,逐步撕掉“低端”标签,向中高端市场渗透。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效应,正在重塑潮州卫浴的价值链地位。
三、展会变局:中小企业的战略卡位
面对汉斯格雅、九牧等头部品牌的集体退场,潮州企业像樱井、航牌这些之前上海展的常客,今年也没有参展,而潮州的许多中小企业的补位策略颇具深意。在招商功能弱化的现实下,企业更注重品牌形象展示与行业发声,很多潮州中小企业通过策略开辟新路,将展位面积控制在80㎡区间以内,聚焦跨境电商采购商和工程渠道客户,当然,很多企业思考的层面就是想上海展这个平台上混个脸熟。
近年来,展会流量持续下滑,厨电品类萎缩,“行业风向标”光环渐褪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各地垂直类展会(如潮州本地卫浴展)的分流,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参展逻辑的转变——从“招商必选”到“精准匹配”。潮州企业的选择印证了这一趋势,许多参展商不再奢望“签单量”,而是将展会视为品牌形象展示、新品试水、行业交流的窗口。
四、破局之道:潮州参展样本的启示
当前,潮州卫浴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、需求疲软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凸显的阵痛期,而此次潮州参展企业的逆势而上出征上海厨卫展,也是潮州卫浴产业一些发展面貌:一是在依托成熟供应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,深耕国内下沉市场,通过双向发力构建风险对冲机制,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;二是推动技术突围与品牌沉淀并行,智能卫浴作为未来核心赛道,聚焦用户真实需求,中小企业则可瞄准适老化卫浴等细分品类,以此建立差异化认知,打开市场新局面;三是通过生产企业、展会、媒体等多方共同协作的模式,共同致力于推动行业技术共享与生态构建,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行业整体升级与可持续发展。
潮州卫浴军团在上海展的集体亮相,既是产业带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展,更是应对行业变局的能力检验场。当“大而全”的展会时代落幕,“专而精”的价值创造方才开始。
对于潮州参展企业而言,上海厨卫展或许不再是“黄金招商场”,但它依然是向世界证明“潮州智造”韧性的舞台。108家企业的集体亮相,既是对产业信心的宣誓,也是对未来的主动卡位。行业低谷时,活下来就是最好的升级。
期待潮州企业以此次参展为新起点,以“智启新潮”的姿态直面挑战,在智能制造、绿色技术、服务创新等领域持续突破,寒冬中的坚守者,终将迎来破冰的曙光。
2025年的上海展,潮州已就位!